首页 放生起源 放生功德 放生指南 放生仪轨 放生心得 放生动物

放生指南

2022年八月代放生的日子

来源:http://www.michelerdesigns.com 作者:观自在放生协会 发布时间:2023-02-17
摘要:此等于说,在三自性中,遍计所执相唯独是没有的,依他起虽然有而并不是实在,圆成实相是由无遍计执所显的实在,是有的。六、三性取唯识  上面已说了然遍计执、依他起和圆成

在家佛子当紧记,本日之福前日积。tLI释教网 - 人生释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势巨子释教网站

享用福报之与此同时,莫忘制新福无量。tLI释教网 - 人生释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势巨子释教网站

宏扬正法长聪明,制塔塑像建伽蓝。tLI释教网 - 人生释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势巨子释教网站

扶养僧众真福田,孝顺父母敬师长。tLI释教网 - 人生释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势巨子释教网站

扶倾济弱哀穷汉,是为真正报佛恩。 tLI释教网 - 人生释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势巨子释教网站

tLI释教网 - 人生释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势巨子释教网站

在家而心向佛者,必需要邃晓本人这一世的福运,那全是前一世积存来的。所以在享用目前的福报的时间,万万要培育提拔新的好事福报,那样下世才会没有受罪。详细的造福办法有:1、宏扬佛法,让众生伶俐增加;2、若是能够的话,最好能够构筑佛塔、塑造佛像,甚至于构筑寺院;3、扶养和尚;4、孝顺父母、教师和尊长;5、关于贫苦的人予以布施。这一些全是获得福田,让本人获得福报,回报佛恩的精确方法。tLI释教网 - 人生释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势巨子释教网站

经由过程微博晓得巨匠建建了积庆寺,由此可知,巨匠为本身和众生播种了无上福田,可喜可贺!而我由于前提所造,只会孝顺父母,适时地接济贫苦。正所谓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我坚信积少成多,这便是保持的气力。tLI释教网 - 人生释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势巨子释教网站

tLI释教网 - 人生释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势巨子释教网站

tLI释教网 - 人生释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势巨子释教网站

  略谈对三性思惟的熟悉

  心悟

  内容简介:三性思惟是唯识宗的中心理论,作者正在将三性思惟举行阐明的基础上,论述了三性取中道、唯识的干系,和悟入三性的办法和它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中道

  媒介

  三性思惟是唯识宗的焦点理论,也是全部佛法的纲领。三性归纳综合了全部佛法,如太虚巨匠所著的《唯识总决议谈》, 便是用三性的思惟来决议大乘佛法三个体系的。他说:大乘三系中的中观宗般若思惟,是立足于遍计所执性,因中观宗破而没有立,横扫统统,故专讲空;唯识宗是凭据依他起建树的,故专讲有;真常唯心系讲至心、如来躲,故立足于圆成实。由此阐明三性包罗统统佛法。

  三性思惟不单总摄统统佛法,并且是对宇宙万有统统法的总结和归纳。宇宙万法万象森罗,佛法中常以差别体例予以归纳综合和阐明。如《瑜伽师地论》讲七百六十法,《百法明门论》讲五位百法,《俱舍论》讲五位七十五法,另有诸经论讲五蕴、十二处、 十八界等等,这一些全是对统统法的归纳。此三相揭露了统统法的现象和素质,详细显现了杂染和清净,实在取虚妄,存亡和涅槃为我们启示了如何撤除固执,体见真如的一条建证途径,可谓是独辟蹊径的示教要领。佛法要义,释尊本怀均以三性摄尽无遗。下面谨将三性的内容、干系、有无及断证平分别加以论述。

  一、三性内容

  三性亦称三相,即指遍计所执相、依他起相和圆成实相来讲。

  所谓遍计所执相“谓统统法假相安立自性差异,乃至为令随起言说。”便是说统统法全是人缘和合而起,无有实体,只不过是跟着有情妄识分离固执名言观点,假立的我法自性或说假我,或说实我,或说有色,或说无色等我法差异,乃令人间有情随起言说。凡是迷众生,免不了缘生幻相,事事固执,到处愚迷,这一味计执的我法之相便是遍计所执相。如看到一支笔,就以为它是实有存在的,进而又分离它的利害,是张三或是李四的等等,对这支人缘和合的笔作各种差异覃思和毛病的判定,由此随境而转,这便是凡是夫的遍计所执相。

  所谓依他起相;“谓统统法缘生自性则此有故彼有,今生故彼生,谓无明缘行以致召集纯大苦聚。”此即说明白人间万法全是由人缘前提和合而生起。缘生法的生起,必定有依待,即此有故彼有义,由于有了此法方有彼法之发生,绝无独自自力存在的。若有了黉舍,方有门生,然后才有教师等。这便是缘生的事理。

  实际,缘起思惟并不是唯识宗所独占,别的很多宗派还谈缘起,如华严宗讲法界缘起,露台宗讲真如缘起,中观宗讲性空缘起等。各家虽皆讲缘起,但却各有差异。稀奇值得注意的是:中观宗取唯识宗所讲的缘起拥有实质的区分。中观宗之缘起,没有肯定的人缘前提,与此同时还是无自性的。唯识宗的缘起,有特定的人缘,“缘起”是依他起自性。心法,心所有法等皆属依他起的范围。如唯识所讲之“种子”,必待六缘方能生起。诸识生起还各有人缘,所谓:“眼识九缘生,耳识唯由八,鼻舌身三七,后三五三四,若加等无间,由头各加一。”唯识思惟是那样,人间万法亦然。如一幢屋子乃钢筋、水泥、石砖、人工等缘助成;一粒谷种,需求阳光雨露,人工培育提拔方能生根抽芽,开辟成果;吾人乃由父精母血和业识三缘和合方能出身以致怙恃造就,社会教育才可以长大成人等等。观照人间万象,无不全是依缘而生的依他起相,不全是自然而成的,须待缘方生。

  所谓圆成实相,“即统统法的同等真如”。圆为圆满,成即造诣,实便是实在。圆成实还便是圆满造诣实在的理体。它是诸法的实相,是离言尽虑,逾越覃思,遍统统一味的胜义谛相,是不生不灭,原来如斯,法尔如是的诸法原来面目。《三十颂》云:“圆成实于彼,常阔别前性。”彼,即指依他起性;前性,即指遍计所执性。此便是说,圆成实便是在依他起相上离却了遍计所执显的实在相状。如《无性摄论》云:“没有变异而为清净所缘善法最胜的实性。”《成实论》云:“三空所显圆满造诣的实在性。”这一些全是圆成实相。

  这三性的原理正如经中幻比方一样。如善幻师集诸草林叶,瓦砾沙石等,现作各种象身马身等。此象身马身全是由诸草叶等缘共同而成,比方依他起性。然有愚痴众生,无所晓得,于此缘生的变幻事等牛身马身深生固执,以为实有这牛马身等,由此而成遍计所执相。若能体悟到这牛马自己只不过是依各类草木树叶等变幻而成的真相,则能悟到真实相——还便是圆成实相。

  两、三性间的干系

  经云:“相名相应认为原因,遍计所执相而可了知;依他起上遍计所执认为原因,依他起相而可了知;依他起上遍计所执相无执认为原因,圆成实相而可了知。”由此可知,遍计所执是树立在依他起上,而依他起也是树立在遍计所执相上,圆成实乃是树立在前两者的基础上的,可见此三相的树立是相依相待,互为依存。何以故?因吾人所熟悉的依他起法上的缘生法属能所与相,故要依名与相,故要依名与相,如执实名实相,名相相应则成遍计执。以名相应的遍计执为缘,方能了知依他起相。遍计执是依他有,依他起又因遍计执生,没有遍计执,也就没有依他起的现前,故遍计执是依他起的因。如盖一座寺院,首先要斟酌设计,设计的外形范围,继而筹划施工的计划等,然后方正式施工。因有这苦心的谋划为条件,方有这依他上的宝刹照映,故说依他起是树立在遍计执上的。又是圆成实是诸法的实体,假若在缘生法上以达其变幻不实,撤除遍计执,现显诸法的实在,便可圆证圆成实,故说圆成实是依遍计执和依他起而树立的。

  由以上三相之间互相依待的干系,可见三者黑白一非异的干系。《成唯识论》云;“此三为异耶,为没有异耶,应说俱非,无别体故,妄执缘起,真义别故。”这便是阐明三相的干系,既弗成说是一还弗成说是异。因三者没有别离自体可得,故非两;因妄执、缘起、真义有差异,故非一。又《三十颂》云;“故此于依他,非一非没有异。如无常等性,非没有见此彼。”便是阐明圆成实既然是正在依他?上阔别遍计执,则这依他起取圆成实既非一还非异。

  因圆成实是诸法的实体,依他起是诸法的现象,实体是现象的实体,现象是实体的现象,故三者非异虽无别异但体相有别,实体是实体,现象是现象,故两者没有成说是一。假定以为两者是异,则真如实体就没有应是依他现象的实体性。事实否则,故两者非异。又假定两者是一,依他起是无常,则此圆成实还应是无,然事实相反,故非一。此依他起和圆成实非一非异之理,就比如经中常说色等诸法取无常、苦、空、无我等共相的非一非异干系一样。因无常性是诸法共相,是遍于色等诸法的,而色等诸法又没有离无常性,故两者没有异无常性是共相色等诸法是别相,共相取别相又毅然差异,故两者非一。《成唯识论》云:“无常等性,取行等法异应彼非无常等,没有异此应非彼共相。”这便是说,假定以为无常等性取色等诸法有差异,则色等诸法就没有应属于无常性。事实上,无常等便是色等的无常,故没有成说两者有异。又若说两者无差异,则无常性就没有应是色等诸法的共相。可事实否则,色等是别相,无常等是共相,故没有成说两者是一。若两者是一,则应俱通净非净境。可事实并非如此,因圆成实是基础智所缘之清净地步,通于净境;而依他起虽是后得智所缘之清净境,但还是凡夫染污慧所缘之非净境,故两者非一。以上虽只夸大依他起取圆成实的非一非异但还是阐明三性的非一非异干系的。若三性相望时,可说为非一非异。因三性这没有是全然断绝的三种物体,正在逐一诸法上,皆可说具有三性。如桌子,是由人工、木柴、钉子等众缘和合而成的物体,等于依他起性。若错认此桌子是实实正在正在永恒没有变的物品,则成遍计执。如正在依他起的桌子上常阔别虚妄毛病的固执,则能体悟诸法实相的圆成实性。正在逐一法上,三性没有别体,故没有异。但遍计执是由妄执情见上来讲,依他起是正在人缘所生法上而说的,圆成实则是正在依他起法上阔别遍计执而显的真如实性,三者性质差异,故没有能说其是一。由此证知,三性实乃非一非异的干系。

  三、三性的有没有之分辨

  经云:“遍计执是无相之法属无,依他起是杂染法,圆成实是清净相法是有。《辨中边论》“许于三自性,唯一常非有,一有而不真,一有没有实在”正显此意。此等于说,在三自性中,遍计所执相唯独是没有的,依他起虽然有而并不是实在,圆成实相是由无遍计执所显的实在,是有的。何故如斯说呢?因遍计所执是于依他起上化名安立的影象,似兔角龟毛的虚幻不实。如果在黑夜中执绳为蛇,而心生大可怕,此蛇便是遍计执相,然这蛇基础就不存在,只不过是吾人于依他起的绳上所起的一种错误认识。故说此遍计执相是实在没有的。

  又依他起相虽是幻有、假有,但人缘组合的现象天下究竟存在,如山河大地,宇宙万有皆活生生的显现于吾人眼前,您能说它是没有的吗?如果说缘起的法不存在,那吾人五蕴假合之身抱病时,就不会有痛苦,饥饿时还不该想吃器械。事实碰巧相反,四大不调时,就会苦海无边,痛苦悲伤难当,三天不食,就会饥肠镳镳难以支持下去。虽然吾人的病苦等是人缘所生的真相,但它的确是存在的事实,故不可以明其无。若说没有,则否认了缘生法的存在。否认了缘起,还就即是否认了因果,那吾人造恶既不会下天堂,建善还不可以获得摆脱,这不成了断灭空,一灭永灭了吗?故不可以承认佛法所说之缘起定律是没有的。

  又圆成实是正在依他起法上撤除遍计执所显的真如,它虽是无形无相,不可胜言的地步,但它是遍统统一味相,对等一如的普遍真谛。只要您对万事万物都不起固执,维持对等无分此外自正在心态,您就可以切身体会到圆成实的实在妙用。不外,我们亲证圆成实须要一个冗长的历程,真正圆成,要待成佛时方能成绩自正在。倘使否认了圆成实的存正在,还就即是否认了真如,否认了诸法实相的真谛。那末,凡夫愚迷,则永久是凡夫,永久还不可以了生脱死得大涅槃这就与佛法之真谛寡不敌众了。因而,万万不可以否认圆成实的实在性。

  四、三自性取三无性

  三自性取三无性的思惟同是唯识宗的主要理论思惟。两者干系十分亲昵,由于三无性是依三自性而创设的。即依遍计所执性而立相无性,依依他起性立生无性,依圆成实性立胜义无性。《成唯识论》云:“谓依遍计所执立相无性,由此相究竟无有,如空花故。顺次依他起立生无性,此如变幻,托众缘生,无如妄执,自然性故,假说无性,非性全无。依后圆成实立胜义无性,谓即胜义由阔别前遍计所执我法两性故,假说无性,非性全无。如太虚空,虽遍诸色反而是众色无性所显。”此段论文,等于阐明依三性创设三无性的情形。那末,何又谓三无性呢?

  三无性,第一相无性是依遍计所执而确立,相即遍计所执相,无性即无自性。遍计所执不过是迷情上所执的妄相,如同病目击空花,其体本无。由于这类自性完全是由名言化名安立的,若离能所两与名言,就基础无有三自性可得,故名相无自性。《解深密经》云“此由化名安立为相,非由自相安立为相,是故阐明相无自性性”便是此意。第两生无性,别名无自然性,此是依依他起性而确立的。生,指缘生,即依他起法是众缘所生的有为法,是有生有灭的,是没有自然发生的体性,即没有一个自生自成,永恒不变的自然性。依他起法是依众缘所生,并不是无因生,所以称之为生无性。《解深密经》云:“此由依他缘力而有,非自然有,是故说名生无自性。”第三胜义无性是依圆成实而确立的,胜义便是殊胜的境义。圆成实是正在依他法上阔别了遍听遍计所执法而为净智基础智所缘的地步,其自己殊胜故胜景义,因其阔别众相,空我法执,故名无自性。即圆成实的自己便是两无我智所缘的胜义。比方太虚空(喻胜义),虽然遍于众色(喻依他),而实是色无性之所显现,喻此胜义是于依他起法上无遍计所执所显,故胜景义无性。

  此中无自性便是空义,此处言空,古来即有执空和体空的两种说法。一者便是执空,执空便是阐明生无性,胜义无性、亦同相无性一样,全是阐明遍计所执

  等于阐明生无性、胜义无性、示同相无性一样,皆是阐明遍计所执没有自性,是空的、假的。如相无性是否认遍计所执性,生无性是否认所执的自然性,并未否认圆成实。由此可知,三无性均否认遍计所执性,故依此说“执空”义。《唯识义林章》云:“依他起上无遍计执,自然生故,说生无性,以致说三种无性,皆依遍计所执”等于此意。两者等于所谓的体空,它是依三性的逐个性而论的,以为三性的自性皆具有空义。因遍计所执体相皆无,故具空义。依他起、圆成实的法体是有,但其与此同时亦具空义。因依他起是众缘所生,如幻如化、子虚不实,无有实体,故是如幻虚空;圆成实乃是真如实性,空相无相,故是无相空寂空,故云三性自体皆具空义。

  此中言“空”,并没有否认统统法空。无论是执空照样体空,皆是空遍计执,没有空依他起和圆成实。若否认此三性的存正在,而拔无统统,势将堕入恶趣空的邪见深渊。经云:“宁起我见如须弥山,莫起空见职芥子许。”起了我见还可以用空见来对治,若起空见,则诸佛亦难以救度教化了。《中论》云:“大众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没有化。”可见执空的可畏。故正在我们的修道进程中,要常存正智,正念接踵,调查统统善恶,变化自身的思惟,升华吾人的品德,净化自身的魂魄。

  五、三性取中道

  所谓中道,是正显非空非有,简遮偏偏有偏偏空之谓,审观统统诸法,无有一法遍有,亦无一法执空,无一不具备中道妙理。唯识宗以为,统统宇宙万有诸法,非心外实有,皆是唯识中道观。此唯识中道观,乃唯识宗主要的课题。其非有非空的中道思惟主如果由三种自性来表现的。三性可说是统统诸法各各具有的法相,与此同时还能摄尽统统诸法,故三性便是中道。此三性中道义可由两个方面来举行论述。

  一是三性对望中道。正在三性中,遍计所执的体性是完整没有的,故非有。依他起和圆成实的体性,不能说无,故非空。此非有非空义,便是三性对望中道。

  二是逐个性各具中道。此便是阐明就三性中逐个性来讲,亦逐个具有中道妙义。由于遍计所执的实体是无,无端非有,但遍计所执的相正在迷情的境上则有,故非空。此非有非空便是中道义。又依他起的实体是没有的,故非有,但依人缘所生的各种假法,却宛然存正在,故非空,此非有非空即显中道义。又圆成实是诸法之实性,与此同时还是存正在的实相,故非空,但其相无有外形,特殊眼所能穷其秘闻的,乃无相空寂空,故云非有,此非空非有亦合中道谛理还。

  由上阐明,可知三性中每一性皆各各具有中道义,故名逐个性具有中道。大而论之,法界全部不离中道。小而言之,以致微尘芥子,皆圆具三性,体即中道。所谓“一色一香无非中道”,故总称诸法唯识中道。

  这唯识中道义,不仅仅是唯识宗的主旨,亦是佛陀降生的本怀。吾等无名小卒,因无始无明妄动,迷不知道此,或于心外,坚执境体,实有存正在;或执心内诸法拔为全无,虚妄计执实我实法,起苦恼和所知两障,由此两障,起惑制业,受诸存亡,展转循环而无有穷尽。佛陀大悲,恻隐众生,授与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中道教理,使吾即是诸法自相共相上如理窥察,循此正观,悟入唯识之性海。由能悟入唯识实性,则能了达实我实法皆无。由了达故,则除两障,两障净尽,则能圆满证得菩提妙果,摆脱自正在。由此故知,佛陀降生的本心,是正在使凡是愚众生舍我法之迷执,得两转依之妙果。而舍迷得果,转凡是成圣的关头,是以统统法唯识中道为关头中央的。

  六、三性取唯识

  上面已说了然遍计执、依他起和圆成实的三性是没有别体的,是弗成离散之法。依他起是知趣,圆成实是识性,遍计执是于识所起的增减妄执之相,故教中虽然说三性,但均没有离识。因凡夫众生没有明统统有为法,皆是仗因托缘而起的真相,以各种遍计之心于依他起法上遍及计度执为实我实法。然而,此遍计之物如空花水月一样,根本无有存在的一法可得,它是非有似有,如黑夜执石为鬼等。此遍计执是纯由本身心所遍计固执而发生的幻相,故没有离识。又依他起法,如《三十颂》云:“依他起自性,别离缘所生。”别离即指虚妄别离,名为有漏杂染法,无漏清净的有为法虽还是依他起,但为圆成实性所摄。有漏杂染法,即指心法、心所法、心没有相应行法。此中这统统杂染的心、心所法及色法等,皆是众缘和合而生。心法乃识之自体,心所法为识之相应,色法乃识所变,心没有相应行法即识之分位,故统统依他起法皆没有离识。又圆成实性,便是圆满成绩实在体性,还就是在众缘和合的依他起法上悟达了诸法的如幻如化,因此撤除遍计执所起的实我实法的错误观点,而证到诸法的真如实性,此即唯识之实性,故没有离识。《成唯识论》云:“此中意说三种自性,皆没有离心心所法,为心心所法及所变现象众缘生故,如幻事等非有,诳惑愚夫,统统皆名依他起相性。愚夫于此横执我法,有没有、一异、俱没有俱等,如空花水月等相,皆无统统皆名遍计所执。依他起法上彼行妄执我法俱空,此空所显识等真性名圆成实。是故此三皆没有离心等。”由此可知,三性皆没有离识。

  七、三性的悟入历程

  《解深密经》中说:遍计执是无相之法,是我们所应知的;依他起是杂染法,是我们所应断的;圆成实是清净法,是我们所应证的。那末,我们应若何了知遍计所执相,断除杂染依他起法而证悟清净的圆成实法呢?《解深密经》亦报告我们:若能了知无相之法,则能断灭杂染法。若能断灭杂染法,就可以证得清净之法。为什么如斯说呢?因依他起法是由遍计执发生的,若吾人对诸法生起遍计固执,就会生起杂染种子作为依他起相生起的人缘。此刻若在依他?上不起遍计执,如实地熟悉遍计执的自体空无所有,即能断除此杂染相法。由能断除杂染种子,即能激发清净种子,进而生起无漏智,如斯就可以证得诸法真如的清净相法。

  关于三性的断证历程,其他经论还谈得许多,如《摄大乘悟入所知品》云:“如是菩萨,悟入意言似义相故,悟入遍计所执法;悟入唯识故,悟入依他起法。云何悟入圆成实性?若已灭除意言,闻法熏习品种唯识之想,尔时菩萨已遣火想。统统似义无容得生,故似唯识亦没有得生。由是人缘,住统统义无分离名,于法界中便得理见相应而住。尔时,菩萨对等所缘能缘无分离智已得生起。由此菩萨名已悟入圆成实性。”此段等于说清楚明了行者悟入三性的全部历程。若能了知名言等相唯是遍计所执,名为悟入遍计所执。又若了知名言等相唯是意念,皆非实有,性唯是识。识由种子、根、境等生起,是依他起。如是了知,故名悟入依他起。又虽然以上已遣除统统识外的似义外境,然复应观照此所见的唯识性想,亦是意念所摄的唯识所变之似义,还当除遣。诸义尽除,无分离智生起,等于悟入圆成实性。因行者已由遣除遍计执的义想,统统似义无容得生,所以唯识的义想亦没有得生。所观的境遣却,能观的心识必没有容易生起,这便是初观故意无境。悟解了心上现起的义想无实,再加观查,觉知这唯心所现之想照旧义相,无有实体,逐步到达统统相皆没有现前,能观的心王亦没有生起,如是则能进入统统法没有立而智现的圣境。由是人缘,便能悟入统统义无分离名相之法界,于法界中得正智,相应而住。此时,行者对等的能缘所缘无分离智已得生起,由此无分离智现前,即能悟入圆成实性。

  故《摄大乘论·进行相品》又云:“名事互为客,共性应覃思,于两该当住,唯量及唯假。实智观无义,唯有离别三,彼无此故无,是即进三性。”此颂更进一步夸大说明白名取事全是相互看待安立的。若欲悟进三性之真谛,应如实观照名取事的虚幻没有实,了知其人缘所生虚幻假有,如虚无飘渺,虚伪没有实,故对其没有起丝毫的离别固执。因为考察名事等境是无,故此能观的心亦没有生起,除能所看待,即能证两空真如的圆成实性。此颂取上面文字虽殊,但所显意则完全是对上面所显义理的有力证实。

  上面已从理论上仿单了三性的悟入历程,下面则进一步举喻以明之。比方,我们正在夜晚走路时,看到路边山上的一棵小树正在动摇,就误认为它是鬼,于是就担惊受怕,吓得大汗淋漓,这便是遍计执。如有智者,就可以如是观查此鬼相基础没有存正在,只是诱人的错觉而已,由此遍计所执的鬼相即能灭除。以后,再进一步观查这棵树也是缘生虚幻的,无有实正在自体,由是树影就会于吾等心中消散。此时,若能保证既没有能遍计的心,也没有所遍计的境,由是阔别能所看待的别离,等于圆成实相的展现。如斯深入的观查,报告吾人:只要了知遍计所执相的无相实无,熟悉依他起相的虚幻假有而没有起固执,就可以亲证清净相法圆成实相,亦能如是悟入三性之实在。

  结 论

  根据以上三性思惟的阐明,使我们清晰认识到“遍计所执”乃众生存亡流转的本源。凡夫众生,无始劫来均以人间永久常住为相,恒时固执身心即我和我所有的统统,在此既执为常,又执为我的景遇下,就要为我效劳,因而寻求康乐而回避磨难,寻求名利而回避毁损。总之,但凡于己有益的就冒死掠夺,于己有害的就一味摒弃,由此而制诸存亡恶业,势必招致永劫沉沦而无有出期。事实上,世事如烟如雾,如梦如幻,霎时转变,无有停息。吾人的身心亦无时不在霎时生灭,故说宇宙万有皆是无常的。人有衣食住行,物有成住坏空,人间再大的享用和康乐,还全是如虚无飘渺,眨眼即逝。世界无不散之筵席,无不落莫的花朵,无不死之人。既是苦空,又是无常,又哪里往找一个实在稳定的我和我所有的精力和物质呢?是以,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和尚,将来的统统将端赖我们,目下当今既有如斯殊胜难过的人缘,就该当集思广益,以戴德稀有难逢之心往听闻佛法,以精进骁勇的精力往实践修行,以如理作意的思惟往考察宇宙缘起法的不实,以法随法行的自信心往悟入佛法,进而放弃实我实法的固执,断两障,证两空,成菩提,证涅槃,得摆脱。还就是说,只要吾人依循这条轨迹骁勇向前,那通达诸法实相、亲证圆成实相还就计日程功了。

  参考书目:

  《唯识总决定谈》太虚著

  《成唯识论》

  《辨中边论》

  《解深密经》

  《唯识义林章》

  《唯识三十颂》

  《摄大乘论·悟入所知品》


参考资料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放生起源 | 放生功德 | 放生指南 | 放生仪轨 | 放生心得 | 放生动物

Copyright 2019-2030 观自在放生 放生甲鱼的好处_放生甲鱼功德_放生有什么好处_为什么要放生鱼_观自在放生协会 网站地图 sitemap.xml tag列表

电脑版 | 移动版